上海大学陈双强教授教授做客我校弘德讲坛

发布日期:2018-11-11点击:[]

 2018年11月8日下午,上海大学陈双强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新型高容量碳基复合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化学、材料、能源、纺织等相关学科教师、青年博士、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新教授主持。

 陈双强教授首先对储能器件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由于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人类越来越重视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人类目前应用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然而新能源的存储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难题。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由于其具有电压高、比容量较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这些锂离子获得电子后,会在材料表面产生锂原子结晶,这与过充一样,会造成危险性。万一电池外壳破裂,就会爆炸。随后,陈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向大家展示了他们课题组近几年在新型高容量碳基复合材料锂/钠离子电池以及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例如,将三氧化二铁和碳纳米管复合后生长于石墨烯上,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利用双壳层策略将碳壳层包覆到硅纳米粒子外后生长到石墨烯上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理论容量,且硅在地壳中含量较多,因此能大大降低制备成本,对环境友好也是这类材料的一大亮点。将多壳层概念运用到锂硫电池后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能有效的改善其导电性能、低的库仑效率和快的容量衰减等问题,能明显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钠离子电池是另一类目前研究较多储能器件,由于钠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制备成本低,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将多孔碳包覆锡后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获得了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

陈教授的讲解细致、认真,具有启发性,使零基础的本科生也能对储能器件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会后,陈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鼓励本科生勇于走出去,开拓视野,学习真本领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陈双强博士为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东方学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洪堡学者。在三维多孔、柔性、高强度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多种纳米能源材料合成及智能储能和电催化领域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在Adv. Mater.,ACS Nano,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论文被引用次数262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247次,H-index为30,7篇论文入选十年ESI高被引论文。(通讯员 王坤 摄影 刘智涛)

上一条: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再次荣获佳绩
下一条: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关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