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报道:中原工学院“小材有为”实践团探寻 红旗渠畔的时代回响
8月2日,大象新闻报道:中原工学院“小材有为”实践团探寻 红旗渠畔的时代回响,全文如下:
一寸山河一寸魂,一种精神一丰碑。红旗渠,这条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人工天河”,以撼天动地的壮举,铸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近日,中原工学院“小材有为”实践团,深入太行山深处,探寻红旗渠精神源头,用专业视角解锁时代密码,将红色基因融入科学报国的血脉。
溯源:在历史现场感悟精神伟力
红旗渠纪念馆内,斑驳的钢钎铁锤、泛黄的设计图纸、惊心动魄的“凌空除险”场景再现,无声诉说着“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艰辛,生动展现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仿佛听到当年劈山凿石的铿锵回响,感受十万林县儿女“重新安排河山”的壮志豪情,深刻体悟到,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与力量。
(实践团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对话:从英雄事迹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成员踏上青年洞的栈道,亲手触摸太行绝壁上的凿痕,与300多名青年组成的凿洞突击队对话,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小材有为”实践团走进姚村镇,与红旗渠建设的亲历者和新时代“修渠人”深入交流。姚村镇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红色研学+民宿体验”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乐章”。“红旗渠精神不仅是历史财富,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姚村镇村民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自力更生是刻在骨子里的志气,艰苦创业是永不过时的传家宝。
(实践团在姚村镇走访调研)
(实践团参观青年洞)
践行:以专业视角赋能精神传承
在安阳林县姚村镇中心小学,“小材有为”实践团开展科普课堂,分析红旗渠精神密码,点亮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储蓄青春能量。实践团成员化身魔法师,揭开了一个个神奇的科学奥秘。“悬浮泡泡”轻盈起舞,在空气魔法中展现力学奥秘;“冰淇淋火山”轰然喷发,用化学反应模拟震撼地质奇观;“熔岩灯”流光溢彩,借密度差异演绎奇幻流体艺术;“声振小风车”随乐飞旋,让声学原理化作灵动光影。实践团成员边操作边讲解原理,把实验里的“探索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中“敢闯敢试”的劲头相呼应,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奉献与担当。
(实践团在上科学实验课)
(实践团在姚村镇中心小学)
红旗渠水,奔流不息,精神之火,代代相传。中原工学院“小材有为”实践团在红旗渠畔的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丰碑的仰望,更是一次对时代使命的庄严叩问与坚定回答,他们将把红旗渠精神内化为攻坚克难、科技报国的强大动力,让这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照亮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奋勇前行的壮阔航程。“小材”亦可有为,青春正当其时!
上一条: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教育宣传网、网易新闻报道:中原工学院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下一条:大象新闻报道: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河南学子用稻田画打造乡村“新名片”
【关闭】
最新文章
